想象一下,如果一位唐朝贵妇穿越到今天的时尚秀场,她大概不会觉得自己的打扮过时,反而可能和身边的潮流人士相视一笑:哟,你这搭配思路,我们一千年前就玩过了。
这不是开玩笑。唐朝女性的时尚,大胆、多元、充满个性,即便放到今天,也依然能稳稳拿捏住“潮流”二字的精髓。
夸张发髻与混搭妆容:长安城里的时尚实验
今天的美妆博主们热衷的“截断式眼妆”、“晒伤腮红”,在唐朝女子看来,可能只是日常操作。
她们的眉形就能出一本教科书。光是在唐玄宗时期,流行的眉形就超过十种,鸳鸯眉、小山眉、五岳眉……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她们画不出来。这更新速度,堪比现在美妆App里的热门教程。诗人白居易的《上阳白发人》里就写过“青黛点眉眉细长”,而更早的玄宗宠妃杨玉环,则直接带动了“黑眉”风潮,要求宫女们全部画上“浓墨眉”,这股由顶流带妆的“美妆潮流”,影响力不亚于今天的明星同款。
展开剩余72%妆容的夸张程度也丝毫不输。那时最潮的“血晕妆”,是在额头到眼角用胭脂或颜料画上几道红紫色的痕迹,追求一种“我见犹怜”的破碎感。这脑洞,是不是和现在年轻人喜欢的“伤痕妆”、“微醺妆”有异曲同工之妙?
发髻更是她们展现想象力的舞台。梳个“半翻髻”,像翻卷的云朵;再来个“双环望仙髻”,灵动飘逸。更夸张的还有“义髻”,就是假发髻。杨贵妃就爱戴这种高耸的假发,堪比现在的接发或假发片,立刻增高颅顶,显脸小效果一流。敦煌壁画里的供养人像,就真实记录了这些高耸入云、造型各异的发髻大牛网,其复杂和精美程度,足以让今天的发型师们也叹为观止。
“慢束罗裙半露胸”:唐代的自信与洒脱
说到唐朝服饰,很多人会想到“袒露”。这确实是唐朝女装非常大胆和前卫的一点。一种常见的穿法是“慢束罗裙半露胸”,即用高腰长裙将胸部束住,上半身仅披一层轻纱,形成一种优雅的性感。
这种风格在周昉的《簪花仕女图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。画中的贵妇们,身着薄透的纱衣,肩臂和胸口的肌肤在轻纱下若隐若现,风姿绰约。但这并非艳俗,而是一种健康、自信的审美体现。它需要社会极大的开放度和包容性,也展现了唐代女性对自身身体的一种坦然态度。
这种自信,和今天女性追求穿衣自由,大方展示身体之美的精神内核,是相通的。它不是简单的暴露,而是一种“我的身体我做主”的掌控感。
女着男装:盛唐的“无性别风”
如果说露胸装体现了身体的自由,那“女着男装”则展现了社会角色的突破。在唐朝,尤其是武则天时期之后,女性穿男装成了一种普遍的风尚。
《新唐书》里就记载,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,有一次穿着紫袍玉带,在高宗面前歌舞。皇帝看着非但不生气,还笑着问:“女子不可为武官,何遽如此?”(你一个女孩子又做不了武官,干嘛穿成这样?)这说明公主的男装打扮在当时并非惊世骇俗,反而被视为一种率真可爱的举动。
从壁画和陶俑来看,唐朝女子穿的男装,主要是翻领或圆领的胡袍、腰束革带,脚蹬靴子,干练又潇洒。这简直就是现代“无性别风”(Unisex)的鼻祖。女性通过服饰模糊性别界限,表达了一种渴望参与更广阔社会活动的意愿,这种先锋意识,足以让今天的潮流人士竖起大拇指。
披帛与帔子:飘逸的灵动感
每个时代的潮流都少不了点睛的配饰。唐朝女子的“灵魂配饰”是什么?答案是:披帛和帔子。
这是一种长长的丝帛,轻盈飘逸,女子们将其搭在手臂或肩背上,走起路来,随风摇曳,仙气十足。画家张萱的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里,就能清晰地看到贵妇肩上的彩色披帛。
这像不像今天时尚博主们最爱的丝巾搭配?她们或系于颈间,或绑在包带上,追求的就是那一点灵动和色彩。唐朝的披帛功能更多样,材质从轻纱到锦缎都有,是整体造型的点睛之笔,极大地增强了女性的柔美和动感。
所以,当我们回头再看唐朝的时尚,会发现它一点儿也不“古”。它充满了实验精神,敢于打破常规,兼具东西方元素,并且深刻地与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相关联。这种对美的探索和表达,跨越千年,依然能与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。
看了这么多唐朝“潮人”的穿搭大牛网,你最想尝试哪一种风格?是夸张的血晕妆,还是潇洒的男装造型?在评论区分享你的“穿越穿搭”灵感吧!也欢迎关注我们,带你解锁更多有趣有料的历史冷知识!
发布于:天津市嘉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